“暴風”中的馮鑫16年:從“混子”到賈氏門徒

2019-07-30 06:54:3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馮鑫的微博停在了6月5日,內容是推薦暴風影音的新產品暴16。  一張宣傳海報這樣介紹暴16:還中國網民一個簡單的播放器。下面的一行小字是:2003-2019,16年,歸來仍是少年。  在很多80、90后的記憶中,暴
  馮鑫的微博停在了6月5日,內容是推薦暴風影音的新產品“暴16”。

  一張宣傳海報這樣介紹“暴16”:“還中國網民一個簡單的播放器。”下面的一行小字是:2003-2019,16年,歸來仍是少年。”

  在很多80、90后的記憶中,暴風影音確實深深地打上了青春印跡。這個播放器陪伴著他們度過高中、大學時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清楚地記得,彼時,學校電腦的桌面上,暴風影音也是一個標配的軟件。

  情懷最是無用。“暴16”發布1個多月后的7月28日,暴風集團(300431.SZ)公告稱,實控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

  據第一財經報道,知情人士表示,馮鑫此番被批捕,主要涉及暴風集團2016年與光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收購的英國體育版權公司MP&Silva Holdings S.A.,馮鑫在此項目的融資過程中存在行賄行為。

  馮鑫是暴風集團的靈魂人物,曾帶領后者攀登過400億市值高峰。時移世易,如今實際控制人身陷囹圄,暴風陷入巨虧,此外,欠薪缺貨、高管離職、股東減持等負面新聞頻現報端。馮鑫被抓,似乎是最后的信號,暗示著暴風集團走到了窮途末路。

  從“混子”到風口明星

  在馮鑫的公開履歷中,只記載了他曾就職于金山、雅虎,隨后創辦北京酷熱科技公司、收購暴風音影軟件等經歷。

  據早先年的媒體采訪,剛畢業那會兒,馮鑫的經歷并不美好。

  馮鑫生于1972 年,1993年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管理系,但由于掛科,馮鑫畢業時沒有獲得學位證,只勉強拿到畢業證。之后,進入山西陽泉礦務局工作。

  不過,體制內的生活并未抹平他的不安分,隨后,他做過食品公司的銷售,做過BP機維修,做過煤炭運輸,甚至開過饅頭廠,但持續時間都不長。

  1997年,馮鑫離開了自己創辦并擔任營銷副廠長的饅頭廠。據他回憶,當時正是中國品牌化起來的時候,三株、紅桃K、巨人腦白金等品牌興起。“其實我身處最熱門的行業,但我就是個混子。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1998年,馮鑫終于進入了自己“要的”行業。是年,他進入金山公司干銷售,成為了現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的同事,由此進入IT行業。

  在金山,馮鑫展現了出色的業務能力。但是,在工作6年之后,馮鑫從金山離職。從馮鑫的自述來看,這段離職經歷似乎并不愉快,但具體原因并未說明。

  從金山出來后,馮鑫去了雅虎中國,但他很快又離開。2005年,時年32的馮鑫再次創業,創辦了北京酷熱科技公司,推出自有核心技術的播放軟件“酷熱影音”。隨后,馮鑫獲得了著名投資人蔡文勝和IDG的投資。

  2007年,馮鑫收購“暴風影音”播放軟件,組建北京暴風網際科技有限公司。此后,馮鑫開啟了人生巔峰時刻。2011年,暴風影音成為國內播放器第一品牌。

  回顧媒體對馮鑫早期的報道,“混子”一詞常被拎出當標題,用來與之后暴風科技的高光時刻形成對比。這段神秘而混亂的經歷,似乎早已融入了暴風科技的基因之中。

  暴風“妖股”

  暴風影音做大之后,馮鑫開始謀求證券化之路。

  2012年3月,暴風科技提交了IPO申請。但在暴風提交IPO申請后半年,中國證監會突然暫停了IPO審批。直到到2015年,暴風科技終于登上了A股創業板。

  上市之后,暴風科技真的成為一陣A股“暴風”。據統計,2015年A股市場,暴風科技創造了124天55個漲停,累積漲幅高達1950.88%,為2015年第一只“妖股”。

  這幾乎是前所未有的神話,馮鑫個人的身家超過百億。不僅如此,暴風集團內部也誕生了10個億萬富翁還有幾十個千萬和百萬富翁,暴風集團市值一度超過了400億元,暴風的神話席卷國內互聯網行業。

  暴風科技為何如此受到青睞?隱匿在股價背后的,是暴風科技5000萬的用戶量。

  那時,馮鑫受到媒體和資本的追捧,心中是目標是“山和大海”。

  其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談及暴風的目標時說道,“2025年,將誕生萬億市值DT大娛樂公司,不能百分之百的確定暴風一定會成為那家公司,但可以肯定的是,娛樂里面會出現這樣一家公司。”

  時至今日,如果說2025年一定會出現這樣一家公司,那可以百分之百的確定,暴風一定不會成為那家公司。

  2016年5月,暴風股價攀過山峰,開始迎頭下跌。當年6月11日,暴風以“籌備重大事項”為由停牌,但復牌即跌停,第一天損失市值36.91億元。時至今日,暴風股價僅剩5.67元,總市值18.68億元,不足巔峰時刻的1/20。2018年年報里,暴風歸母凈利潤虧損10.9億元。

  賈氏門徒

  馮鑫的隕落,幾乎和賈躍亭如出一轍。

  馮鑫帶領暴風走進資本市場以后,在業務上的擴張速度令人咋舌。其提出的“DT大文娛”戰略,以主營視頻業務的上市公司為中心,關聯VR、秀場、TV、影視、音樂、體育、游戲等多個業務,形成生態。

  生態一詞如此耳熟,多么像以平臺+內容+終端+應用講述娛樂生態故事的賈躍亭。

  實際上,馮鑫業務布局過的VR、體育等業務,在發展之初勢頭都十分強勁,但是都潦草收場。2018年7月,暴風體育CEO在集團內部發文,暴風體育進入“冰封期”。

  與賈躍亭類似的是,馮鑫也開始動用杠桿開始資本運作。比如收購稻草熊影業60%股權,聯合光大資本收購擁有英超、意甲等體育版權的公司MP&Silva(MPS),可惜都沒有成功。

  而據媒體報道,馮鑫被采取強制措施,正是和收購MPS公司有關,也正是暴風曾著力布局的體育業務。

  MPS是全球最大的體育版權公司之一,收購該公司曾讓參與各方頗為興奮。然而,僅僅一年,MPS的創始人陸續離職,到2018年10月已經被判破產清算。

  52億元灰飛煙滅。光大證券和招商銀行被拖入泥潭。該項目失敗導致2018年光大證券計提了15.21億元損失,當年凈利大幅下滑96.57%。此外,52億元中優先級資金為32億元,由招商銀行和華瑞銀行分別出資28億元和4億元。光大證券由于事先簽訂了差額不足條款,成了最終的兜底方,因此今年招商銀行起訴光大證券要求履行補足義務,涉訴金額高達34.89億元。

  為此,光大集團展開內部追責,原光大證券董事長薛峰辭職,原光大證券負責MPS并購的直接負責人被捕。隨后,光大證券將暴風集團和馮鑫告上法庭。

  2017年12月,馮鑫在被問及如何評價樂視和賈躍亭時說:“我們的思維方式挺像的”、“是過高的個人欲望造成了他的困境。”

  而回顧暴風的擴張,馮鑫同樣也陷入了不斷膨脹的欲望。

  去年7月,馮鑫接受虎嗅采訪時曾自省稱,還是有膨脹的心態,比如有100塊錢做50塊錢的事是一種狀態,100塊錢干200塊錢的事,是另一個狀態。

  回天乏力

  馮鑫被捕之前,暴風一直在自救。

  今年上半年,暴風集團在暴風智能等業務的拖累之下,再次預巨虧23000萬元至23500萬元。7月28日晚,暴風集團迅速切除當下虧損最嚴重的硬件子公司,放棄對暴風智能的優先認購權和實際控制權,自此,暴風智能將不再納入上市公司的合并報表。

  但是,切除暴風智能真的能讓暴風集團變得更好嗎?

  2019年一季度末,暴風集團在包含暴風智能的情況下,總資產為12.17億元,凈資產為-8.97億元,營收規模7120.51萬元,凈利潤為-4401.97萬元。

  但在剝離暴風智能的情況下,公司凈資產雖也為負,但負值明顯縮窄,凈資產為-292.14萬元,不過公司經營情況卻并沒有好轉,營收規模下降為4316.01萬元,凈利潤虧損進一步惡化,為-1.11億元。

  根據2019年一季報顯示,截至3月末,暴風集團還有2.20億短期借款,14.73億應付票據和應收賬款,2.63億其他應付款。

  更令人驚詫的是,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通過財產調查系統對暴風集團的銀行存款、車輛、房產、股權及其他財產進行調查,卻發現暴風集團已經沒有有其他可供執行財產。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暴風集團自身風險高達1163條,6月至今,暴風集團已經4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

  馮鑫的被捕,似乎暗示著暴風的最終命運走向。

  曾經投資過馮鑫的蔡文勝在其朋友圈發文說:“看到馮鑫出事心里非常難受。暴風影音免費服務過無數用戶,馮鑫也成就過很多人,讓很多機構和股東都賺錢過。其實一家公司能上市,最苦一定是創始人,看起來風光,卻承受最多挑戰和艱辛,投資人都可以先套現,創始人必須堅持到最后,而且結果還不一定好。”

  回望暴風的16年,也是80、90后走過青春的16年。如今在他們的電腦中,暴風影音已經難覓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優酷、愛奇藝等后起之秀。

  16年,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