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項研究告訴你:要想孩子學習好,先讓他們會做夢

2020-05-12 10:20:35   來源:新浪科技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成年人往往會給幻想打上不切實際,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標簽,但對于正在發育期的兒童來說,幻想能夠通過獨特的方式提高他們的認知和學習能力。研究發現,幻想不僅能提升兒童的專注度,加快學習單詞的速度,在
  成年人往往會給“幻想”打上不切實際,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標簽,但對于正在發育期的兒童來說,幻想能夠通過獨特的方式提高他們的認知和學習能力。研究發現,幻想不僅能提升兒童的專注度,加快學習單詞的速度,在面對實際問題時,還能讓他們主動對比現實和幻想的區別,思考什么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在J·M·巴里(J。 M。 Barrie)的經典舞臺劇《彼得潘》中,達林(Darling)家的孩子們和拒絕長大的男孩彼得(Peter)一起展開了一場奇幻的冒險之旅。在有魔力的夢幻島(Never Land)上,他們遇見了仙女,和海盜搏斗,還尋得了寶藏。這個故事啟發了好幾代的孩子,他們一直玩著類似的童話游戲。這似乎表現出,只要沉浸在想象的夢幻島中,人們就可以永葆青春。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很喜歡沉浸在這種迷失幻境中的感覺。但為什么孩子會投入這么多精力去幻想,卻是行為科學家們幾十年都沒有解決的謎題。

  20世紀初,心理學家認為想象活動是無足輕重的,雖然它們很有趣但沒有實質性功能。因此,他們認為兒童應當盡早把幻想拋之腦后,建立更成熟的思維方式。后來,這種觀點發生了改變。幻想游戲并不是一無是處,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它還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孩子們玩耍時,會重現那些讓他們感到恐懼或困惑的事情,從而試圖去理解這些體驗。通過在故事和游戲中重演這些場景,孩子們理解了他們周遭的世界和自己所處的位置。很多“自由游戲”(只提供基礎平臺,游戲的走向由玩家自己決定)的倡導者認為,松散而充滿想象力的活動能讓孩子們感到更快樂,更有創造力和社交能力。

  然而在教育領域,這類游戲的作用似乎還不明顯。數十年的研究表明,學習新事物的環境最好和應用新技能的環境類似。根據這個邏輯,過家家式(make-believe)的游戲是最適合學習的,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最接近。例如,1989年,美國得克薩斯州斯考特懷特診所(Scott & White Clinic)的一項研究表明,參與過治療游戲(例如,扮演醫生、護士,或者為玩偶和寵物做家庭護理)的孩子,對醫院的恐懼會明顯降低。

  不難理解,扮演醫生的游戲能讓孩子了解有關身體和健康的信息。但扮演小美人魚或超級英雄的益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一些研究顯示,這些異想天開的時刻也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心理學家發現,這些非現實的場景竟也能輔助學習。隨著證據越來越多,類似研究或許會影響早期教育的新方向,讓更多的幻想成分納入其中,這或許會給我們啟示,讓我們理解成人沉浸在虛擬世界中會有什么好處。

  打破現實隔閡?

  2015年,我和同事發表了一項研究。我們從低收入群體的學前班中招募了154名兒童,策劃了一個為期2周的教育項目。我們給一半的孩子朗讀了廚藝和農藝主題的書,給另一半孩子讀有關龍和城堡的幻想故事。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還會教孩子們學習一些新的詞匯。

  每個朗讀課程后,學生們會參與一項模仿游戲。他們會得到一些剛才讀過的書中提到的道具。例如,我們為“現實書籍”組的孩子提供了鏟子和鴨子,為“幻想書籍”組的孩子提供了寶劍和龍。之后,我們還測試了項目完成后,孩子們對新詞匯的掌握水平。借此,我們了解了學齡前兒童在這些活動中是如何學習新知識的。

  這個項目總體取得了成功,兩組孩子都學到了新的詞匯。有趣的是,幻想故事組的孩子比現實故事組的孩子更能理解新詞的意思,這表明他們的詞匯量有效提高了。

  當故事或游戲中出現了異常情節時,孩子們會集中注意力。這不僅讓過家家游戲變得更有趣,也能讓孩子們從情境中學習。

  不可否認,兩組兒童學習了不同的詞匯,他們或許對幻想童話中的詞匯更感興趣,才造成了這樣的結論,但是,另一項研究驗證了這個結果的普適性。2013年,國際兒童發展研究年會上,弗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埃米莉·霍普金斯(Emily Hopkins)和安杰莉·利拉德(Angeline Lillard)報告了一項研究。他們一對一地給100個孩子朗讀了不同類型的故事,每個故事的主角都遇到了一些困難。例如,一個女孩需要把狗糧放在柵欄另一側的碗里,但柵欄間隔太窄,手伸不過去。她想了一個辦法,把報紙卷成紙筒,穿過了柵欄的間隙,再一點點把狗糧從紙筒中遞過去。

  在我的研究中,一些孩子在現實版的故事中聽到了問題和解決方案,而另一些孩子則在幻想版故事中聽到了問題和解決方案,不過這些解決方法可能違背物理定律,例如角色會飛或者能穿墻而過。

  在給孩子講完故事后,我們布置了一個真實世界中的類似難題,讓他們解決。他們要把一些鵝卵石放到碗里去,但碗被放在了一個狹窄的木籠里。孩子們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可以重現故事中的解決方案,有些則是不一樣的。例如,材料中包含可以卷成紙筒的雜志,就像故事的主人公用報紙卷成紙筒一樣。最后,我們發現,聽了幻想故事的孩子能更好地借用故事中的方案解決現實問題。

  更關注反常

  這些研究雖然表明幻想可以促進孩子學習,但還沒有解釋,為什么幻想的情景比現實情景更好地幫助孩子,讓他們獲取現實世界的知識。

  通過對嬰兒的研究,我們找到了可能的解釋機制。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心理學家艾梅·斯塔爾(Aimee Stahl)和莉莎·菲格森(Lisa Feigenson)發現,在兒童早期發展中,幻想可能已經開始起作用了。2015年,他們測試了110名11個月大的嬰兒在觀看小舞臺劇時的表現。在這個舞臺上,有一顆球會從斜坡滾下。其中一半的嬰兒會看到符合日常情景的事件:球從斜坡上滑下來,最終停在一堵墻的前面。另一半的嬰兒則會看到球從斜坡上滑下,穿墻而過,停在了地上。這種實驗已經被廣泛用于發展心理學研究,即使很小的嬰兒也知道第一種是正常的,而第二種是反常的。

  接下來實驗者會向嬰兒展示球的隱藏屬性,當搖晃球的時候,會發出吱吱響的聲音。隨后研究者測試了嬰兒對這一屬性的記憶力:他們在搖晃球的時候,還搖晃了另一個新的物體,同時播放吱吱聲。由于兩個物體同時在動,很難判斷出聲音是由哪個物體發出的。

  結果顯示,在測試階段,看到過小球穿墻而過的嬰兒會比看到小球正常落地的嬰兒更仔細地觀察球的表現。換句話說,看過不可思議的現象后,嬰兒會給吱吱作響的球更多注意力,也就是說他們習得了哪個玩具會吱吱叫。這和兒童從幻想故事中學習知識是一樣的,都比現實故事學得更快。

  在同一個實驗中,斯塔爾和菲格森發現,嬰兒會主動探索明顯違背他們預期的現象。例如,看見玩具汽車浮在半空中時,他們會把它扔在地上,似乎是想測試一下重力到底還管不管用。

  這些都表明,嬰兒會格外注意違背常理的現象,也愿意學習相關的新信息。如果真是如此,幻想就能通過讓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輔助學習。2014年,我和同事提出過“就緒”(miseen place)理論,它描述了環境如何為特定的思維和行為設定一個舞臺。當環境是現實的,孩子知道他們不該期待超出慣常的行為。但在一個幻想的場景下,孩子們就會特別集中注意力,因為環境中的一切都不會按照一般的劇本發展。因此,兒童能更沉浸其中,也能更專注地汲取新的知識。

  多年來,心理學家都認為游戲能夠幫助兒童更好地“適應”現實世界。例如通過扮演醫生的游戲,孩子們可以更好地學習有關身體和健康的信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幻想游戲也能夠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影響。

  嬰兒對玩具表現出的特殊注意,也揭示了幻想在促進學習中表現出的第二個作用。新奇和超現實的場景會促使我們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

  根據這個思路,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克里斯蒂納·勒加雷(Cristine Legare)和同事們在2010年做了一項測試。他們給80名學齡前兒童講了一些有關特殊機械和物體的知識。之后的測試中,一些物體會按照剛才講解的方式工作(例如負責“啟動”的物體能讓一個燈泡亮起來),而另一些物體則會反其道而行之(例如一個“無用”的物體反而能點亮燈泡)。

  當實驗者問在測試時發生了什么,孩子們會優先回答那些違反常規的結果。奇怪的情景似乎觸發了他們內心探索真相獲取知識的好奇心。換句話說,違反期待的場景能夠促進學習。這個研究表明,非現實的場景或許能幫助孩子們了解現實的各種可能性。

  正如2013年,我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艾利森·格普尼克(Alison Gopnik)提出的,幻想對學習的效果就像嬰兒語(baby talk)對于語言的習得一樣,都有促進效果。我們對嬰兒會采用一種夸張、升高音調的方式講話,這并不是因為我們想讓他們學習這種說話的方式,而是因為這能突出語言的重點(例如表現出單詞邊界),從而幫助嬰兒放大語言中的各種成分。

  當孩子們在反復琢磨這些本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時,并不是要把它當做現實世界中的指導原則,而是用它與現實世界相互對比,發現哪些是可能實現的,哪些是不可能的。這都能很好地啟發兒童理解現實世界。

  幻想的力量

  當然,僅憑這幾項研究不足以否定此前的發現,相似性依然對學習有所助益,能夠幫助信息遷移。學習場景和現實場景的相似性是能夠促進學習的。

  不過,有研究表明,幻想有時可能會起反作用。2014年,多倫多大學心理學家帕特里夏·加內亞(Patricia Ganea)發現,聽過擬人化的故事后,學齡前的兒童會對動物的心理狀態存在不切實際的期待。盡管他們明白鳥兒和老鼠不會講話,但是仍會把人類的一些特質投射到這些動物身上。

  當故事或游戲中出現了異常情節時,孩子們會集中注意力。這不僅讓過家家游戲變得更有趣,也能讓孩子們從情境中學習。

  然而,這些一些發現表明,我們對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還不夠了解。在有些教育場景中,幻想可能會表現出特殊的優勢。例如,物理學就非常依賴對現實世界極限的想象。兒童和嬰兒都為物體能夠克服重力的能力深深著迷。對于大一些的孩子來說,理解肉眼不可見的復雜情景時,想象力也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就像理解光速旅行一樣。

  事實上,現實往往是違背直覺的,科學家們也要依靠看似不可能的事件來了解世界的運行方式。虛擬世界擺脫了現實世界的條條框框,反而讓孩子們能容易接受新鮮的知識。

  家長和教師可以考慮多鼓勵孩子們展開幻想。如果真的像我們的研究結果那樣,幻想能對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就應該鼓勵孩子們參與幻想類的游戲,多給他們講述打破常規的故事。多讓孩子們注意到這些游戲和故事中不可思議的部分也是有益的。同時,我們應該讓孩子們理解哪些能在現實中存在,哪些不可能,為他們在未來的學習打下基礎。孩子們對超級英雄,龍和魔法師的好奇心是可以促進思考的,“龍是真實存在的嗎?”或者“如果我們可以隱身,世界會怎樣?”

  現在,幻想對大一點的孩子或成人的影響,我們還知之甚少。但似乎可以預見,幻想對于成人也有類似的好處。奇幻文學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厄休拉·K·勒吉恩(Ursula K。 Le Guin)的科幻小說描繪了一個沒有性別的星球,這讓我們重新思考關于性別的假設。架空事實的歷史小說也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如果過去以另一種方式重來,今天的世界會怎樣。這些文本都體現了虛構文學如何啟發新的思路,甚至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一點點的幻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