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抗疫”如何實現?光靠政策還不夠,企業也要行動起來
抗疫之路應該如何走?科技創新依然是中堅力量
雖然就目前的全球大環境來看,疫情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以內徹底消失,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人類在對抗新冠疫情的路上已經有了不少突破,從了解新冠病毒,到核酸檢測、健康碼、新冠疫苗等防疫措施的普及,再到現在政府堅持的“動態清零”抗疫策略,每一次的突破都離不開科技的創新。
香港疫情近日再次反彈,6月15日全港單日新增個案再次突破一千,是時隔兩個多月后再次單日新增破千。不過在經歷了上一波疫情的考驗下,香港各界都呈現出了一種團結一致、共同抗疫的狀態,不僅市民積極配合防疫工作,就連各界創新企業也在積極做出貢獻,把科研成果投入到疫情防控中。
科研成果投入防疫應用,是政府及各界企業的共同社會責任
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報道,6月7日香港開展了一場以「善用創新科技·嚴防第六波疫情」為主題的科技創新展覽暨研討會。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在展覽研討會中也強調:“科研成果于香港本土應用,是政府及業界的共同責任。”

這場研討會除了政府官員以及香港立法會議員參與以外,還有很多香港各界科技創新企業攜最新研發的抗疫技術成果參與到其中。其中就包含了本土的來自香港本土的空氣凈化企業---信山RHT實業有限公司。

信山在香港的空氣凈化領域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擁有超過20年的空氣凈化技術研發及實踐經驗,早在2003年SARS時期便開始鉆研空氣凈化技術,他們聯合香港科技大學研發的NCCO納米氧聚解凈化技術曾獲得過多個國家的發明專利,如今在國內外地區亦被醫療、工業、商業等B端專業場景應用,目前已知應用NCCO空氣處理系統的場所包括但不限于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屯門醫院、香港國際機場、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等。
與傳統的活性炭凈化技術不同,NCCO凈化技術采用4層凈化,除了常規的HEPA濾網以外,還包含一個活氧發生裝置以及氧聚解反應層,活氧發生器能夠通過電離空氣產生具有強氧化性的活氧分子及離子群,接觸濾網攔截的細菌和病毒后能夠破壞其表面結構,使其失活從而被消滅,之后氣態污染物與剩余的活氧會進入由斜發沸石及過渡金屬組成的氧聚解反應層中,并被徹底分解。

有權威部門實驗結果顯示,NCCO技術能夠有效消殺新冠病毒,是疫情期間較為理想的空氣凈化技術,對于疫情防護具有重大意義。展覽會上,薛永恒局長也多次著重肯定了信山RHT在技術研發和在香港防疫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在上一波疫情中,香港屯門醫院當時在病理室以及衛生間已配備了NCCO空氣處理系統,作為收治患者最多的醫院,屯門醫院也因NCCO空氣處理系統使得疫情得到更好的控制。
汲取經驗、不斷創新,居家防疫措施有望更進一步
疫情期間,不止世界格局在變動,就連新冠病毒本身也出現了多種變異毒株,這也意味著防疫技術和措施不能一成不變,必須汲取過去的經驗,順應時代發展不斷創新、完善,才能逐漸在抗疫攻堅戰中取得主動權。



展覽會上,信山實業董事長陳志強展示來了新型的“NCCO流動方艙”及空氣凈化器產品,據悉NCCO流動方艙的研發是汲取了上一波疫情中香港各個安老院舍的慘痛經驗而研發的。
目前已經在數個安老院安裝投入使用,為染疫的安老或殘疾院舍人士在院舍內提供臨時獨立隔離空間,減低院舍爆發疫情的風險,并紓緩醫療系統壓力。與此同時,NCCO技術也已經投入到香港部分屋邨中進行使用,探究凈化技術在居家防護中的更多可能性。
抗疫之路任重而道遠,市民、政府以及各個領域的企業都必須竭盡所能,承擔各自的社會責任,并且堅持“科學抗疫”的戰略,才能早日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