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曜十五載丨TCL華星砥礪奮進15年歷程回顧

2024-06-05 17:49:51   來源:搜狐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全球顯示行業主導權幾經易主。從最早的美國,到日本、韓國,再到中國臺灣,如今正加速向中國大陸轉移。市場風云多變,行業周期性特征明顯,在波詭云譎的環境下,從一屏難求到好屏如潮,需要經過多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全球顯示行業主導權幾經易主。從最早的美國,到日本、韓國,再到中國臺灣,如今正加速向中國大陸轉移。市場風云多變,行業周期性特征明顯,在波詭云譎的環境下,從“一屏難求”到“好屏如潮”,需要經過多長時間?從入局到破局,需要怎樣的投入?從“跟跑”“并跑”再到“領跑”一個行業,需要付出何種努力?TCL華星用實力作答!

 

  2024年,TCL華星15周年生日到來之際,國內外6大基地數字化、智能化建設風頭正勁,9條面板生產線熱火朝天,全尺寸、全品類、全形態產品走向全球客戶與消費者,TV面板市場份額穩居全球第二……以破局者的身份激流勇進,又以引領者的姿態一往無前。TCL華星用15年的努力,為行業與社會交出了一份星光熠熠的“成績單”。

  敢為上游15年為行業破局激流勇進

  時間回溯到十多年前。彼時的國際面板行業,韓國、日本及中國臺灣三足鼎立,中國大陸面板產業陷入技術被封鎖、價格被壟斷的困局。顯示產業一屏難求,電子消費品價格高昂,普通大眾只能望洋興嘆。

  2009年,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2010年至2012年平板產業發展規劃》,自主建設TFT-LCD被列為發展重點,為顯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然而,顯示產業具有典型的高投入、高科技、高風險的“三高”特征,且自建產線一般需要兩年周期。對于長期以來通過引進吸收技術來規避風險的中國制造業來說,以自主建設推動顯示產業發展極具挑戰性。

  TCL領導團隊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綜合分析當時顯示技術門檻、自有團隊基礎、產業鏈垂直整合優勢及國家政策等多方面條件后,以“七成把握”進軍半導體顯示行業。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2009年11月16日,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TCL華星前身)成立,并于當月簽約啟動t1項目。這是中國大陸自主建設的8.5代液晶面板產線,也是當時深圳建市以來最大的工業項目,實現了當年達產、當年盈利。如此成績,即使是在奇跡迭出的顯示行業,也實屬罕見。

 

  (2009年11月16日,華星光電項目簽約啟動)

  通過建設t1、t2兩條8.5代線,TCL華星在TV面板領域站穩腳跟。在之后的發展中,TCL華星初心不改,力爭上游,致力于推動多元業務協同發展。

  以6代線為依托,TCL華星順利切入小尺寸面板領域;通過投建11代線與并購蘇州三星t10產線,進一步擴張大尺寸產能;通過投建t9產線,專攻中尺寸高端IT產品和專業顯示面板。t9產線也是全球唯一兼容LCD、Micro LED、IJP OLED的高世代面板產線。憑借多年前瞻性布局,TCL華星開辟了TV、IT、Mobile、商顯四大業務賽道,構建了全尺寸、全品類、全形態產品應用平臺。

 

  (TCL華星深圳基地)

  

 

  (TCL華星廣州基地)

  

 

  (TCL華星武漢基地)

  

 

  (TCL華星惠州基地)

  值得關注的是,以并購蘇州三星工廠的方式建立TCL華星蘇州基地,是中國顯示行業歷史上產業升級的一座里程碑。無論是對企業自身還是對整個顯示行業而言,都具有重大意義。

  多年發展經驗表明,必須擴張產能,才能實現全球領先戰略。2019年,適逢三星產業結構調整,TCL華星著手準備并購事宜。然而,正如顯示行業復雜多變一樣,并購一事也非一帆風順。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既定計劃。當時,顯示行業進入冰凍期,企業內部對于是否還有需要進行并購的爭論不斷。最終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等集團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并購才得以繼續進行下去。通過此次收購,TCL華星實現周期底部的低成本快速擴張,并完成產業布局、產品結構、制造和供應鏈體系優化,增強公司大尺寸顯示業務競爭力。

  三星作為顯示行業巨頭,一直是中國企業追趕的目標。蘇州工廠是三星在中國投資的第一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也是國內首個外商投資控股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項目。這一曾經備受矚目的產線為己所用,再次顯示了TCL華星不畏艱難向上游的決心與耐心,也證明中國顯示企業已經成為全球顯示產業的頭部力量。

 

  (TCL華星蘇州基地)

  在全球化加速演進的時代大背景下,TCL華星也在積極進行海外布局,服務全球客戶。

  當前,TCL華星印度基地建設完成,首座海外工廠已全面投入運營。依靠印度基地的生產、售后團隊能力,可有效降低行業生產成本,將TV產品出口至歐洲、美洲,實現全球智造和全球交付。隨著海外基地生產的產品從TV、手機屏幕向IT、車載屏幕拓展,TCL華星從大尺寸向全尺寸顯示產業全球領先的升級按下加速鍵。

 

  (TCL華星印度模組項目主廠房封頂)

  15年間,TCL華星累計投資金額超2600億元,以深圳、武漢、惠州、蘇州、廣州、印度為基地,建立了9條面板生產線,產品覆蓋大中小尺寸面板及觸控模組、電子白板、拼接墻、車載、電競等高端顯示應用領域,構建了在全球面板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TCL華星全球布局)

  得益于TCL華星等國內面板企業的快速崛起,中國僅僅用10余年時間,就已發展成為顯示產業大國。當年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的高端產品,如今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不斷為大眾美好生活創造價值。

  星光璀璨創新驅動構建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其核心在于科技創新。雖然“新質生產力”一詞流行于最近幾年,但如TCL華星這般的中國科技制造企業,自誕生之初就在自主研發、產業協同、數字化建設、綠色發展方面持續發力,以創新實力構建新質生產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自主研發,科技領先。TCL華星深耕顯示領域,整合海內外頂級技術專家和管理團隊、業內資深研發人員以及全國重點大學優秀畢業生,構建三級人才團隊,以技術創新升級用戶體驗。當前,TCL華星在8K產品、電競顯示器、LTPS高端筆電等品類上實現市占率排名第一,并通過自研HVA和HFS技術,以及前瞻布局印刷OLED、QLED、Mini LED等未來顯示技術,向全球領先這一目標不斷邁進。

  如在下一代顯示印刷OLED領域,TCL華星磨劍十一載。目前,在該領域可用發明專利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實現畫質、功耗、壽命的全新突破,在成本、投資、適應性生產、低碳等方面擁有競爭優勢,有望于2024年下半年實現印刷OLED產品的量產出貨。

 

  (TCL華星14" 2.8K 印刷Hybrid OLED顯示屏)

  產業協同,聚勢共贏。TCL華星通過四大渠道加強上下游合作,推動顯示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進。在上游材料和設備方面,以戰略合作協議、投資等方式,與超過1000家供應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安全穩定的多元化供應鏈;在應用創新方面,聯合行業頭部客戶共建聯合實驗室,開發多元化產品及解決方案;在技術創新方面,基于兩大國家級創新顯示中心,牽頭布局基礎技術與新型技術,提高技術商業化轉化效率;在產學研聯合創新方面,與華中科技、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北京大學、鵬城實驗室等高校、科研機構開展一系列產學研合作項目、共同制定技術標準,促使半導體顯示產業鏈健康有序發展。

  當前,TCL華星牽頭制訂的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EDA)團體標準、首項曲面顯示國家標準等多項標準,不斷啟迪行業規范發展新思路。與品牌客戶聯合打造的小米14 Pro、小米SU7、moto X50 Ultra等智能化產品,不斷引領潮流風向,加速產業升級換代。

 

  (TCL華星聯合小米汽車打造小米SU7智能座艙)

  向新而行,綠色發展。TCL華星積極踐行ESG理念,承諾不晚于2030年實現碳達峰,不晚于2050年實現碳中和。踐諾于行,TCL華星從管理節能、技改節能、參數優化等維度,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節能增效;以設計低功耗、高穿透的節能產品以及工藝制程改善、加快智能制造轉型等多項舉措,創新推出綠色產品;通過加大使用可再生材料(PCR)等措施,打造全球一流的循環經濟體系;通過賦能與考核牽引上游供應商開展ESG工作,強化供應鏈全生態綠色發展。

 

  (TCL華星濕地公園)

  數字建設,智創未來。TCL華星聯合格創東智共同研發了TCL華星智能云平臺、物聯網平臺、工業智能應用,實現軟件和設備的互聯互通、設備與環境的互相感知,完成高度自動化、數字化、可視化、模型化、集成化、協同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此外,TCL華星聯合TCL工研院、清華KEG團隊&智譜AI團隊、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團隊開發全球首款顯示領域行業垂域大模型——“星智X-Intelligence”。這款大模型針對顯示行業需求而設計,具有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和知識推理能力,可以深度理解相關術語和概念,在顯示領域能力可超越GPT4。

 

  (TCL華星全球首款半導體顯示AI大模型)

  星者無疆“束發之年”再啟新征程

  沒有天生的強者,只有不畏艱難、激流勇進的奮斗者。TCL華星用15年時間,完成了對國外企業的“跟跑”“并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生動地詮釋了作為行業領先者“變革、創新、當責、卓越”的極致追求。

  基于全球顯示產業加速向中國轉移的時代大勢,TCL華星以全球領先的技術研發與創新實力,持續構建新質生產力,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讓全球消費者的超前想象成為現實。中流擊楫,志存高遠。年屆“束發”的TCL華星既有行業先行者的成熟,又帶著探索未知的勇氣,向著更高的技術“山峰”沖鋒,致力成為全球領先顯示解決方案提供商。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