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會智能家居大比拼:海爾小米華為表現可期
不難看出,追求“體驗感”正逐漸成為未來智能發展的方向,而智能家居作為離著用戶最近、或者說是“零距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則天然帶有“體驗”的屬性——建立在場景體驗基礎上,為用戶提供圍繞衣食住行的智慧生態服務。
如今,紛紛入局智能家居領域的海爾、小米、華為成為了最可期的三家,此番也各有側重地參與了此次智博會。有業內人士在觀展后表示,智能家居行業出現了一條“分水嶺”:有的企業停留在被動控制,有的企業則實現了主動的場景服務。

智能家居拼“場景”:主動服務的海爾 連接的華為
智能家居是我們日常生活接觸頻率最高的,更是最為注重場景體驗感的領域。智博會現場,此番設立了悅來智慧生活互動體驗區等四個實景體驗場館,諸多智能家居品牌亮相。多數智能家居企業都打造了智能體驗場景,只是側重點各有不同。從目前市場上呼聲最高的三家品牌來看——
海爾智家打造“主動服務型場景”。用指紋打開智能門鎖,燈光自動開啟,窗簾拉上,空調調節到了適宜的溫度,電視語音開啟;打開智慧臥室的睡眠模式,讓燈光、空調等主動服務;智慧浴室通過魔鏡時刻關注身體健康數據……在本次智博會上,“海爾智家”攜旗下國際高端品牌卡薩帝高端智慧家庭解決方案亮相,這種主動服務、便捷的全場景一整個“智慧家”的體驗優勢成為海爾的新標簽。
如今,海爾基于“智家云”戰略布局,為用戶提供“5+7+N”全場景智慧成套解決方案,關乎衣食住娛等家庭生活需求的場景方案一網打盡。與行業相比,海爾智慧家庭“以用戶為中心”,形成了成套、定制、迭代三大差異化優勢,因此實現了在市場端的快速落地。
小米更注重“入口型場景”。家電小件一直是小米的一個優勢,也是其通過智能連接件進入用戶家庭的“入口”。在這次智博會上,小米展示了小米手環4、AI音響、米家LED智能臺燈等智能硬件。專家表示,大量零散的“小硬件”產品也注定了小米會將服務集中在對產品統一的控制上。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小米全屋互聯家電強調的是更加便捷的互聯互通,“入口多”也成為了小米智能家居的一個重要標簽。
華為則側重“連接型場景”。“連接”是華為智能家居生態的核心,因此華為在切入市場之初,就大舉推廣以“HiLink協議”為基礎的智能家居戰略。本次智博會,華為以“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為主題,展示華為智能產業領域的智能設備和解決方案,但并未對智能家居進行重點展出,而在戰略上更加傾向云服務等領域。
并非條條大路通“智家”:用戶想要的 才是最好的
在重慶國博中心21萬平方米的室內展區中,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云計算、5G、區塊鏈等前沿科技。最終,任何科技的進步都會作用到民生中,而對這些能夠為用戶提供家庭全場景、主動場景服務的智能家居企業來說,5G、AI、IOT等物聯網技術是基礎,更需要的是物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引領。
各有側重的場景服務的背后,從每個品牌的“出身”不同便能窺知商業模式一二:
做手機出身的小米仍舊保持著“產品思維”。出貨量評價是手機受到市場認可程度的重要標志,在手機市場取得成功的小米,切入智能家居賽道后仍舊按照這一思路做IoT產品。從市場分析來看,小米智能家居的主要特點在于硬件品類豐富,單品出貨量大,強調的是智能小硬件之間的互聯互通。
做家電、家庭服務出身的海爾強調“用戶思維”。此前,相關負責人表示,別被連接技術“掩蓋”了智慧生活的本源。理智的消費者在“好玩的連接”體驗之后,最終看重的仍然是基于連接的產品本身帶來好的服務體驗:冰箱的健康保鮮能力、洗衣機的極致呵護能力等。

當然,這并不代表海爾物聯網技術弱于硬件技術。據了解,海爾自2006年開始布局智能家居,從大家電向全品類、全場景、全生態拓展。目前,海爾已擁有自己的智慧生活云平臺U+,行業首個物聯網智慧家庭芯片海爾云芯、智慧家庭唯一的物聯網操作系統UHomeOS、智慧家庭AI助手小優以及智慧家庭最強大腦“U+云腦”,打造了具備一站式智慧成套、全場景交互、自主學習、主動服務優勢的智慧家庭生態系統。
通訊起家的華為則一直保持了“技術思維”。從2015年華為發布HiLink戰略開始,并沒有像小米一樣以生態鏈企業的方式孵化產品,而是一直以底層技術搭建平臺,試圖連接更多的品牌來打造物聯網生態系統。
專家分析認為,智能家居這一產業逐漸成熟后,行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一維化”而是“多維化”。單一的硬件思維、科技思維都無法支撐企業建設覆蓋面積更廣、更深的智能家居生態,必須具備軟硬一體協同、生態資源聚合、覆蓋家庭全場景主動智慧服務能力。畢竟,用戶話語權越來越重要,滿足家庭需求才是智家方案發展當務之急,也是智能家居入局者的發展主航道。從這方面來看,海爾已率先換到這一賽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