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服務 > 資訊 > 正文

中國版人造肉來了:將用于做月餅 宣稱口感無差別

2019-08-25 14:54:03   來源:新浪財經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據《南華早報》報道,月餅今年將在中國迎來一種改造:一家初創公司用植物人造肉來替代豬肉餡料。90后創業者呂中茗成立了一家名為珍肉的人造肉公司,他們與北京工商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展開合作,將在下月的中
  據《南華早報》報道,月餅今年將在中國迎來一種改造:一家初創公司用植物人造肉來替代豬肉餡料。90后創業者呂中茗成立了一家名為“珍肉”的人造肉公司,他們與北京工商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展開合作,將在下月的中秋節之前推出蘇式月餅,以植物肉為主要原料。

  最常見的月餅餡料是甜蓮蓉和咸蛋黃,而蘇州地區的月餅餡料則是碎豬肉。

  據《長江日報》報道,呂中茗稱,珍肉的植物肉月餅對消費者來說味道與真肉足夠接近,尤其是對于來自上海和周邊地區的消費者。他說,“我們最近邀請了很多老上海市民參加一個口味測試,發現很多人都分辨不出(傳統餡月餅和植物肉月餅)。”

  呂中茗創辦的珍肉公司計劃從下月起推出以植物肉餡為餡料的月餅,以趕上中秋節。

  珍肉加入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公司的行列,進軍中國這一潛力巨大的植物肉市場。

  全球最著名的兩家植物肉生產商——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已經在爭奪美國以外的市場份額。Beyond Meat獲得了全球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泰森食品(Tyson Foods)的投資,它計劃今年下半年開始在中國銷售。

  總部位于芝加哥的Sustainable Bioproducts公司也計劃將其人造蛋白質產品引入中國,寄望于替代中式點心餐廳里包點的豬肉。

  美國聯合市場研究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到2025年,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75億美元,較2017年的42億美元大幅提升。肉類替代品分很多種,它們采用不同的原材料,比如:豆腐、印度豆豉、組織化植物蛋白、素肉、闊恩素肉和其他基于植物的原料。

  據《證券日報》報道,呂中茗表示,“植物性蛋白肉更健康、更有營養、更環保,在許多年輕消費者當中正成為新的潮流食品。中國在這個領域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企業。”

  中國的另一個優勢在于,肉類替代品并不是一個新概念。中國有數百年歷史的素食烹飪在一些菜肴中使用豆腐來替代豬肉和其它的家禽肉。

  在提供基于植物的肉類替代品方面,中國企業所面臨的挑戰與產品的味道和口感有關。

  據《長江日報》報道,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珍肉研究團隊負責人李健指出,中國的植物肉在口味、色香味和口感上都落后于美國的大型肉類生產商。他表示,現有的中國產品在上桌前需要廚師進行調味和額外加工。

  他說,與常規的切塊肉相比,絞碎的肉更容易復制。他補充說,下一個重大障礙將是創造排骨和五花肉的替代品。

  珍肉成立于2017年,專注于人造豌豆蛋白肉的研發,因此它區別于生產豆制品來替代肉類的生產商。

  這家初創企業的總部位于浙江杭州,它是呂中茗創立的最新的一家公司。在2016年參加創業真人秀節目《合伙中國人》,他一躍成名。這一亮相幫助呂中茗和兩名同學為他們的創業公司腹愁者獲得投資。腹愁者是國內最早做蛋白棒的一批品牌。

  出生于1991年的呂中茗在節目中談到了他遭受 “大一15磅”的經歷。“大一15磅”是指,大一新生可能會因為暴飲暴食和缺乏鍛煉而增重15磅(6.8公斤)。

  呂中茗在節目中承認,“我在一個學期內就重了20公斤,覺得很自卑。”他說,當他開始進行舉重訓練時,情況發生了轉機,這后來啟發他創業。呂中茗去年賣掉了他的第一家公司。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更好的飲食習慣。對于自己的新創業公司,呂中茗也仍舊熱衷于推廣健康飲食。

  盡管豬肉仍是中國人最喜愛的肉類,但市場研究公司歐睿(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豬肉消費量在2014年見頂,去年下降了近5%。美團點評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輕食簡餐”——低熱量、低脂肪、高纖維的預制食品——在用戶中越來越受歡迎。

  “植物蛋白的天然優勢在于,它不含膽固醇。”呂中茗向《長江日報》表示。他還說,植物肉特別適合眾多有膽固醇相關健康問題的人。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