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等解讀未來十年:5G如何才能“價廉物美”?
鄧慶旭在開場致辭中提到,5G讓信息的傳播和交互更加便捷高效,也將為傳媒行業的發展帶來深刻的變革,而5G與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結合,將成為傳媒行業應變升級的關鍵助推器。
他表示,新浪積極參與報道了從2G到5G通信行業一系列重大事情,中國通信行業正在改寫此前數十年的跟隨者角色,在5G時代迎來超越和引領。
趙子忠在演講中也闡述了他對5G在傳媒中推動作用的理解:5G是一條信息高速公路,而每一次網絡的重大變化實際對傳媒的影響都非常大。在5G原生態下創新的應用是將來發展最有前途的應用。
趙子忠認為5G主要是在三個方面影響傳媒的業態:萬物皆媒;人機共生;原生的應用。在5G跟傳媒的關系里,基于獨有的信息采集能力或者是獨有的信息生產集成能力的平臺會形成原生態的適應性,在5G原生態下創新的應用應該是將來發展最有前途的一個應用。
在鄔賀銓看來,對用戶而言,目前5G最主要的應用還是短視頻、視頻會議、云上學習、賽事直播、遠程教育等,不過5G的更快普及還需要滿足兩個要素——大眾化的終端價格和用得起的流量資費。
“價廉物美的5G要靠規模化和技術進步才能形成良性循環。”鄔賀銓還提到,5G真正的價值體現在產業應用上,與消費互聯網5G相比,工業互聯網5G不僅是物理場景變化,需要開發針對產業應用的工業模組,這將在適應生產裝備需要的同時顯著降低成本。
呂廷杰則表示,移動通信技術的奇數代,一代、三代和五代都是顛覆性的,而偶數代是對奇數代進行優化和完善。5G還有10年的發展周期,這10年要寄希望于社會各界來開發基于5G的應用。
呂延杰談到6G技術的探索時認為,未來6G一定是解決5G的痛點,5G的應用還沒有出來,甚至有可能要5到7年才能大規模地涌現出來,因此是否需要用太赫茲這樣更高的頻段、更高的成本去解決網絡的速度問題還是未知數。6G的最大的應用、用點就是解決5G的痛點,而5G最大的痛點一定不是帶寬問題。
孟樸同樣給了5G一個十年之期:5G平臺將成為未來十年的創新平臺。但一家公司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5G的發展需要整個生態系統的真誠協作,攜手共贏。
在孟樸看來,5G技術的發展絕非靜態,而是動態發展的。他還提到毫米波能夠真正釋放5G全部潛能,支持數千兆比特的速率、大容量,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提供與云端無縫連接的能力,帶來下一代用戶體驗。目前已經有超過120家運營商對毫米波進行了投資,將其引入5G部署。中國在毫米波試驗和頻譜規劃上也正在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