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充電寶全國百城開戰 "三電一獸"的終結者進場?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 | 馬微冰
編輯 | 張宇婷
Tech星球獨家獲悉,美團點評正在全國各地區大力布局共享充電寶業務。
美團內部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美團共享充電寶團隊是由之前負責美團收單業務的團隊轉崗而來。
美團收單團隊隸屬于美團點評金融服務平臺,為商家提供支付、外賣、團購等產品服務。此前出于成本和金融監管雙重原因而裁撤的美團收單團隊,市場推廣人員目前全部轉崗到共享充電寶事業部。并且,這一業務正在全國100多個城市進行大規模地推,招募人員。
Tech星球聯系到一位美團共享充電寶事業部北京地區基層銷售主管。他表示:“美團共享充電寶事業部有一兩千人,陸續還在招聘擴張中,5月份將會正式公布相關消息。該業務已準備了半年時間,并在今年3月份正式成立,已經運行了一個月時間。”該主管亦提到,招募人員如果面試成功,銷售人員最快3天時間便可以入職。
共享充電寶行業發展最快的四家創業公司當屬街電、來電、小電和怪獸充電,簡稱‘三電一獸’。其中,來電公司的一位已經離職的運營人員向Tech星球證實,美團確實在該行業挖角。
目前,美團App已經支持通過掃一掃入口,進入共享充電寶租賃頁面。
種種跡象以及提前曝光的官方海報表明,美團正在大舉進軍共享充電寶行業。
Tech星球向美團公關求證,對方表示,作為美團旗下發展勢頭迅猛的板塊,充電寶業務已覆蓋全國近百座城市,目前正在面向全國招聘。不過,對于“美團收單業務部全部裁撤,市場推廣人員全部轉崗到共享充電寶事業部”的說法,對方稱“信息不實”。
不為賺錢,為流量入口
美團要正式進入共享充電寶行業,并且有明確的目標。
上述美團內部人士告訴Tech星球,美團內部高管巡視事業部分析該行業時曾說:“預計今年市面上現有的充電寶公司,到2020年結束只會剩下兩家,美團加入,同時阿里巴巴還會收購一家。”對此,美團公關予以否認。
業務進展方面,美團進入不到一個月,已經陸續有店鋪與美團進行合作,如北京西貝筱面村世貿天階店。美團給予商家”零投入“的措施,即商家不需要任何費用,可以免費接入美團共享充電寶機器。
已經流出的美團共享充電寶演示視頻顯示,1公里范圍內試點的商家達到數十家,免費充電寶鋪設密度并不低。對于已經接入共享充電寶的商家,美團還會增加推薦權限。商家方可獲得線上流量,提升進店率。
Tech星球進一步了解到,美團共享充電寶的業務員可與商家先在線上建立聯系,然后進一步線下面談。銷售人員前期需要大面積和店鋪溝通,后期工作以運營為主。
“此次推廣美團業務員會通過美團CRM后臺系統,在涵蓋90%商家的后臺中,優先從之前已經接入美團團購、外賣功能的餐飲商家開始推進”,上述北京區域主管告訴Tech星球。
從產品形態的前端來看,美團的共享充電寶產品與其他公司相比,并沒有實質的區別。但在運營和線上產品方面,美團具備優勢。首先,美團在商家端的品牌感知力較強。其次,美團后臺時刻掌握著商家是否開店的動向。可以通過美團線上工具直接和商家快速進行溝通,詢問是否有鋪設意愿。
今年年初開始,新冠疫情導致大量店鋪關停,延遲開業。此時向線下門店推廣共享充電寶業務,會有足夠多的用戶使用嗎?此外,共享充電寶行業降薪、裁員消息接連不斷,但卻迎來了互聯網巨頭的關注,又是為何?
美團內部消息人士告訴Tech星球:“美團做充電寶能賺錢,但掙錢不是主要目的。充電寶業務一年也就一兩億收入。由于線上渠道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充電寶和共享單車一樣,都可以把美團的線上流量帶動到線下,提升App日活和品牌影響力。”上述人士亦表示。
Tech星球獲悉,在美團的內部架構中,共享充電寶與共享單車平級,同屬于美團點評LBS平臺。
從單車、外賣、酒店到電影票,美團在不斷加重首頁入口,增加App的入口流量。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一樣,能夠為美團帶來流量。
幾度擱置重啟,入場早有預謀
美團想做充電寶,并非一時興起,而是早有籌劃。
去年6月,美團官宣更新logo顏色,變身“美團黃”。從共享單車、二維碼支付牌到pos機等,都變為黃色。在官宣的概念圖中,黃色美團共享充電寶也首次露面。行業內地推人士表示,“去年已經在深圳、重慶、上海地區部分商店,見到黃白相間的美團共享充電寶機器。”
媒體在2019年8月曾報道,美團點評將在全國大規模重啟共享充電寶項目。從2017年8月在石家莊、青島等地試驗后,兩度被擱置,8月份是第三次重啟共享充電寶業務,并且將會大規模擴張。
美團一區域主管向Tech星球表示,“共享充電寶事業部準備了半年,但由于疫情的影響到現在才開始推進。”
對內,美團的共享充電寶業務幾度重啟又擱置。對外,美團和頭部公司也早有淵源。
怪獸充電COO徐培峰曾是美團眾包事業部總經理。去年12月24日,怪獸宣布獲得軟銀領投的5億元C輪融資。除去之前的多家老股東外,還引進了美團前COO干嘉偉等機構和個人投資。
共享經濟在2017年掀起熱潮,當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衣櫥、共享雨傘,萬物皆可共享。如今,共享單車行業被美團、滴滴、哈啰三家瓜分,而其他共享模式多數已沒有音訊。
共享經濟模式難以持續盈利,但共享充電寶行業略有不同。因為企業需要投入的資金模式較輕,而且能夠滿足用戶在線下場景中的充電剛需,通過租賃充電器,這一行業處于盈利狀態。
此外,共享充電寶還可以獲得廣告收入,其市場已經被教育完善,用戶以及商家的接納程度較高。據3月份艾瑞數據顯示,目前租賃業務約占整體交易規模的97.2%,其次為廣告收入。
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租賃業務交易規模達79.1億元,未來三年復合增長率約為44.9%。依靠支付寶、微信平臺免押金的支持,共享充電寶行業一直保持勻速發展。即使經歷2019年9月前后的一輪漲價,依然有不少消費者習慣于使用該項服務。
“早期進入的資本,連硬件大樣都還沒做出來,就已經拿到錢了”,有投資人曾表示,專注于創造現金流的軟銀投資怪獸充電,很大程度是因為“充電寶行業已經被證明擁有較好的造血能力”。
共享充電寶行業在去年開始回暖。從2017年密集獲得融資后,便少有資本青睞。但公開信息顯示,怪獸在去年年底獲得C輪融資。此外,其他領域公司也進入行業,移動支付平臺收錢吧預計今年6、7月份將在陜西開始試點。
共享充電寶行業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怪獸充電在去年4月完成B+輪融資后,開啟了瘋狂的燒錢補貼模式。6月份全國開始補貼商家,前三個月傭金全給,根據流水再給到商家50%-70%的分成。后來調整策略,在一二線城市一次性付清一年的費用,主攻市區高流水點位。
另一家共享充電寶品牌“云充吧”,在2018年底為獲得一個全國連鎖酒吧近200家門店的獨家入駐權,花費2000多萬元簽下三年的合同。
搶城市、占門店,共享充電寶行業繼2017年的瘋狂之后,再次打響了資本補貼戰,各家都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壟斷收割整個市場。
如今疫情發展到中后期,共享充電寶行業隨著線下門店逐漸開業,亦即將迎來破冰期。
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認為,“隨著新基建和5G在今年的發力和持續建設,共享充電寶行業應該會有更多的利好。另外,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市場也會持續對共享充電寶有較長期的需求。結合這幾個利好條件來看,雖然線下場景受到疫情沖擊比較大,但隨著疫情對生活影響的消退,這個行業還是處于持續升溫的狀態。”
“隨著行業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海量數據的積累,這個行業里的頭部玩家是可以以效率為切入點,形成行業平臺,輸出標準的”,王嘯表示。
多名共享充電寶行業人士,也表達了相似觀點——2020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真正的英雄會跑出來,頭部玩家、巨頭收購都會出現。
美團等巨頭的入局,將會徹底終結共享充電寶的“戰國時代”嗎?
對于共享充電寶的終局,王嘯認為,“比起是否會出現被巨頭收購而結尾,對這個行業而言最重要的是,頭部玩家要以效率為切入點,形成行業平臺,對整個行業和用戶輸出服務標準。互聯網大廠更有經驗,創業公司如果能高效利用用戶數據產生價值,也有機會。”
身處共享充電寶行業內的人,更是早已預感到行業變化趨勢,來電科技一名員工對Tech星球表示,“現在行業這幾家是真的不穩定,并且不斷有巨頭想進入這個行業。我希望最后是美團收一家,阿里巴巴收一家,或者某兩家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