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見證中國品牌的力量

2020-05-10 08:56:00   來源:中國網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5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品牌日如約而至。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活動在線上舉行。本次活動以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全面小康,品質生活;全球戰‘疫’,品牌力量為主題,旨在傳遞中國品牌的正能量,推動品
  5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品牌日”如約而至。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活動在線上舉行。本次活動以“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全面小康,品質生活;全球戰‘疫’,品牌力量”為主題,旨在傳遞中國品牌的正能量,推動品牌建設工作全面發展,并弘揚中國品牌企業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所表現出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和奉獻精神。

  肆虐全球的疫情,是一面用催化劑制作的鏡子,引發劇烈的化學反應,映照著優秀品牌的巋然屹立乃至逆勢上揚,也加速著眾多品牌傷痕累累乃至銷聲匿跡,讓今年的中國品牌日,多了幾分悲壯與激昂,也多了幾抹風雨與陽光。

  真正卓越的品牌經得起風雨的淬煉,阿里、華為、海爾、騰訊等中國品牌的旗艦,成為疫情下激昂與陽光的代名詞。從35年前瀕臨倒閉的小廠到今天成長為全球唯一的物聯網生態品牌,海爾在自身的快速發展中見證了中國社會日新月異的持續進步,也見證了中國品牌對西方頂級品牌從仰視、學習、共舞到個別超越乃至輸出的發展歷程。

  疫情下的陽光,抗疫復工彰顯品牌活力

  品牌無形,平時增減毫厘,很難區分秋毫;品牌有形,當危機來臨,頓時高下立判。

  新冠疫情就是品牌的“驗金石”。在國內疫情爆發之初,湖北各地醫療物資紛紛告急,海爾以捐款、捐物、免費物資配送、組建海爾抗疫醫療隊、搭建抗疫復工網絡平臺等多種方式,協同整個集團在國內外的所有資源及力量,投身到抗疫一線,在國內企業中展現出行動最早、援助最立體的抗疫先鋒形象。1月22日晚上,海爾生物醫療千里逆行武漢,趕在武漢封城之前,把防疫物資從青島搶先送達武漢金銀潭醫院、協和醫院等抗疫一線。與此同時,海爾先后實施了四輪捐助,來自海爾美國、日本、俄羅斯等12個國家的防疫物資火速飛抵國內醫院。為響應政府對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需求,海爾在捐贈冰箱、空調等設備的同時,緊急成立了210余人組成的抗疫突擊隊,在道路不暢的情況下以肩背手抬的“人肉”模式提前完成安裝任務;海爾旗下的日日順物流為武漢開通24小時救援物資免費運輸通道;海爾醫療更是組織了15位專業骨干組成海爾醫療隊赴鄂救援,累計收治95名新冠病人,圓滿完成救助任務。

  

  海爾雖然沒有建設醫療物資生產線,但海爾旗下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為社會提供了包含20多大類,7300多萬件的防疫物資。該平臺在疫情爆發初期便打造成抗疫資源的匯聚平臺,無縫對接2100多家醫院、政府、社區、企業的物資需求及信息,實現精準、實時的物資對接與需求響應。而在復產復工階段,卡奧斯平臺為山西省侯馬市定制了醫療口罩端到端全流程解決方案,48小時內便完成了核心產線、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資源的調配;此后助力山東海思堡服裝服飾集團在3天內完成防護服轉產,實現防護服產能2萬件/日。

  

  而在支援海外“抗疫”方面,在全球物流配送網絡極不順暢的情況下,海爾旗下日日順物流累計為俄羅斯、意大利、德國、英國、日本、泰國、塞爾維亞、巴基斯坦、印度等30多個國家,運送了超1000萬件口罩、防護服、除菌家電等物資,抗疫表現堪稱“硬核”。

  值得一提的是,海爾如此大規模、高強度、持續時間長的抗疫救助行動,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而是海爾全員創客機制下員工們自下而上的自發行為。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將海爾這種自下而上的行為過程比喻為水母,雖無中心控制,但每個觸手只要碰到事務,就會把信息傳遞給其他觸手,一起捕獲食物。

  海爾的體制能夠不斷激發每一位員工的自驅性,進而激活和帶動了整個肌體的活力,讓海爾品牌在抗疫復工中迸發出極強的活力,如同沖破陰霾的陽光,帶給人們戰勝疫情的信心與力量。

  顛覆傳統,生態品牌正在勃興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創新求變是是海爾文化的核心,也是海爾實現生態品牌全球引領者的關鍵所在。

  1985年,海爾砸掉76臺冰箱,砸出了海爾人對產品質量的極端重視,此后贏得冰箱行業首枚“全國質量金獎”;35年后,海爾審時度勢推出“創引領全球的物聯網生態品牌”戰略目標,希望通過開放協同、共創共贏來打造物聯網時代生態品牌的熱帶雨林。海爾緣何敢于顛覆傳統,其背后離不開戰略創新、管理創新及機制創新等三大力量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戰略創新層面,海爾綜觀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產業交互發展、集體勃興下的新機遇,適時提出“創全球引領的物聯網生態品牌”的發展戰略。“產品會被場景替代,行業會被生態覆蓋。”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認為,一方面,海爾從價格交易轉型為價值交互,打造生活場景的物聯網生態品牌,持續涌現物聯網新物種;另一方面,海爾也期待用“有溫度的交流”,拉近與用戶間的距離,從而充分挖掘用戶需求,持續為用戶提供所需的個性化產品和服務,實現從“做產品生命周期”到“做用戶體驗周期”的深刻轉型。

  管理創新上,2005年提出并推行的“人單合一”模式,打破了西方在管理范式的壟斷,海爾由此進入“人人創客”時代:以用戶為中心,打破科層制的“企業金字塔”,將企業組織顛覆為扁平化、網狀化結構,以更快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目前,人單合一模式正在以其普適性價值輻射全球,已經成功應用于新西蘭斐雪派克、日本三洋、美國GEA,讓它們從“大企業病”中走出并重煥生機。值得一提的是,人單合一模式受到了西方管理學界的廣泛關注,正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場“東學西漸”的熱潮,張瑞敏曾三次登上哈佛大學講堂,分享中國式管理思想與東方智慧。

  在人員激勵上,海爾一直踐行“全員創客機制”,強調發揮人的自主價值,用高分享下的高增值,改變了企業付薪的傳統模式,而以用戶付薪來替代,不斷激發員工的自驅性。目前,海爾已經孵化出4000多個小微組織,讓整個企業肌體處于敏銳洞察市場、滿足客戶實際需求的活力中。特別是今年1季度,海爾不僅不裁員,還為創造高增值的2000多名員工進行了價值超過6000萬元的增值激勵,人均收入增長3萬元,成為讓人艷羨的“別人家的公司”。

  雙引擎驅動,引領生態品牌勢能

  縱觀36年的品牌發展史,始終引領時代潮流成為海爾一個極為鮮明的標簽:供不應求的產品為王時代,高度重視產品品質,終成就海爾“中國名牌”和“世界名牌”;多元化戰略階段,海爾以“激活休克魚”的方式兼并、盤活18家企業,率先開展規模化擴張;中國即將加入WTO擁抱國際市場之際,海爾“不在國內吃肉,跑到國外喝湯”,執意“出海”并“先難后易”攻克歐美等國外市場;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化市場時代,海爾始終堅持自主創牌而非貼牌代工,全球產品自主品牌近100%;互聯網平臺時代,海爾卻不盲目跟風,打造了重體驗、強交互的開放平臺,并實現了多方面的引領。

  現在海爾提出“創全球引領的物聯網生態品牌”,以場景和生態作為差異化競爭的關鍵,“體驗云眾播”和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驅動海爾這艘巨擘將市場競爭者甩開多個身位的“雙引擎”。

  當前“網紅直播”憑借網紅效應、超低價格、直接轉化銷售的三大利好變得炙手可熱,但用戶體驗不足、虛假宣傳、質量差等也損害了用戶利益。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曾表示,“物聯網時代,技術只是工具和手段,真正的難點和痛點在于構建用戶喜歡的場景。”海爾適時推出“體驗云眾播”平臺,重點不是凸顯產品的局部優點,而是為用戶定制各種家庭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海爾通過串聯服裝、家紡、洗染、食品等行業的1200多家資源方,推進衣聯網、食聯網、空氣網等生態圈建設,不斷涌現出體驗迭代的新組合,讓智慧產品具備獨有的生態服務能力,有效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與生態資源方共創共贏。今年3月31日,海爾旗下上市公司海爾智家開展了一場“體驗云眾播”,短短一個半小時,受眾參與量破千萬,成交金額超1.6億元,不僅銷售轉化率更高,跟用戶也是一種長期的高粘性關系。

  

  海爾在2017年推出的卡奧斯是驅動海爾生態勢能的又一引擎。卡奧斯作為中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是全球首家引入用戶全流程參與的大規模定制平臺。卡奧斯不僅在今年疫情爆發階段對接抗疫物資、復工復產作用巨大,更可為不同行業、領域企業提供全流程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互聯工廠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與核心軟硬件供應、物聯系統集成、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等多項服務,能夠很好地賦能企業轉型升級,構建共創共贏的生態圈。截至目前,卡奧斯已經復制到建陶、房車、農業等15類行業,并覆蓋全國7大中心12個區域,同時在全球20個國家進行推廣復制,在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居于引領地位。以建陶行業為例,知名品牌統一陶瓷借助卡奧斯平臺進行了全流程優化,在疫情階段這個行業銷量下滑的形勢下逆勢增長30%,企業利潤實現了32%的正增長。

  當前,海爾正在實施“4年5000億,再造一個新海爾”的宏偉目標,依托于海爾智家、卡奧斯、海納云、盈康一生和海創匯等五大平臺,以開放、共創、共享的心態不斷吸納新的生態品牌,不斷加快新物種的孵化,實現生態品牌熱帶雨林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擴張。

  海爾,見證中國品牌的力量!

  

  ​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