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殼選不對等于‘毒源’在手”沖上百度熱搜

2025-07-11 16:55:27   來源:家電消費網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家電消費網7月11日訊 今天,手機殼選不對等于‘毒源’在手沖上百度熱搜。  當手機成為生活必需品,與之配套的產品安全也成為消費者中招的重災區。不少人可能都體會過,剛買的手機殼有濃烈的塑料...
  家電消費網7月11日訊 今天,“手機殼選不對等于‘毒源’在手”沖上百度熱搜。

  當手機成為生活必需品,與之配套的產品安全也成為消費者“中招”的重災區。不少人可能都體會過,剛買的手機殼有濃烈的塑料味,而當手機發熱時,刺鼻的味道更明顯。而這,很可能是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信號。‌‌

  手機殼為何成為“健康隱形殺手”?據了解,該行業準入門檻極低,僅需購買模具即可批量生產。許多小作坊為壓縮成本,使用回收塑料、工業級染料,甚至違規添加廉價助劑。

  某從業者透露:“正規原料每噸上萬元,摻入廢塑料成本能降三分之二。”

  一是回收“垃圾”塑料。部分商家可能會回收醫療廢料、電子垃圾,簡單處理后注塑成型,這樣的手機殼往往攜帶塑化劑、多環芳烴、重金屬等有毒物質。

  塑化劑通常指鄰苯二甲酸酯,可通過皮膚接觸和呼吸等途徑進入人體,長期接觸可能導致:

  兒童發育異常,性早熟、生殖系統發育受損、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疾病風險增加,如哮喘、過敏癥、重金屬慢性中毒;

  成年男性精子質量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

  多環芳烴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強致癌性。

  多環芳烴的危害:多環芳烴易通過皮膚接觸和呼吸進入人體,并在人體內蓄積。長期接觸會在人體內經代謝轉化,引發基因突變,增加患癌風險。

  二是使用廉價染色劑。這樣生產出來的手機殼重金屬含量易超標。如鉛含量超標,不僅對人體細胞有害,還可能破壞骨骼,引發腎衰竭。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此前曾開展手機殼產品質量專項風險監測,隨機從各類銷售渠道購買價格從十幾元到近百元不等的20款手機殼,對有害物質含量等指標進行產品質量安全評估。

  評估結果顯示,部分低價手機殼的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上限30倍。

  三是使用工業膠水。可能導致手機殼甲醛、苯系物超標,并伴有刺鼻氣味,長期接觸有引發慢性中毒的風險。

  那么,如何才能選到安全的手機殼?

  一是看材質。優先選購液態硅膠或TPU手機殼,這兩種材質通常無異味,捏起來軟但有韌性。

  如果手機殼有刺鼻異味,或手感過于黏膩、掉色,且邊緣毛刺過多、按鍵卡頓,可能屬于劣質手機殼,不建議購買。

  二是認標準。優先選擇標有3C認證、執行國標《手機殼套通用技術要求》的產品。正規手機殼通常會在包裝上注明材質,如食品級硅膠等。

  國家標準GB 4806.7-2023要求用于食品的塑料主要應當滿足遷移率的要求,即塑料制品向食物遷移的化學物質不能超標。以確保安全性。消費者可留意商品包裝上的該執行標準,優先選購。(杜佳)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