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行業第四光環已逝 志高危機時刻誰在跳船逃生

2019-07-01 00:14:49   來源:華夏時報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曾經沖到行業第四的志高控股(0449 HK)近期似乎無暇來實現自己要造世界上最好空調的豪言,更無空顧及自己預計到2020年要實現的千億營收目標。  眼下正是空調行業的銷售旺季,但近日志高的賣地、賣股卻相繼宣
  曾經沖到行業第四的志高控股(0449.HK)近期似乎無暇來實現自己要造世界上最好空調的豪言,更無空顧及自己預計到2020年要實現的千億營收目標。

  眼下正是空調行業的銷售旺季,但近日志高的賣地、賣股卻相繼宣布延期向股東寄發通函。這意味著志高的“賣賣賣”無法快速變現。在這背后,志高頻頻傳出資金鏈緊張的消息。有熟悉志高的空調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據其了解,“志高的資金此前一直比較緊張,只是在去年爆發出來了,到現在都沒緩過來。”

  6月25日,記者撥打志高控股2018年財報公布的內地投資與證券部電話,接聽人士表示該處目前是律所駐場辦公,并不清楚具體情況。記者向志高公布的IR郵箱發去了采訪郵件,但截至發稿還未收到回復。志高公關方面此前還間接對記者表示,暫時不方便接受采訪,一切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

  通函寄發延期背后

  志高進入了賣賣賣時節,但目前來看進展并不算快。

  其中有8億元來自于對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勝利村404畝工業用地,以及兩棟存儲原材料廠房的出售和拆遷補償款。對于目前市值剛超過7億港元的志高來說,這樁交易構成了非常重大出售事項(VSA)。志高預期該交易寄發通函的日期將延遲至7月31日或之前,這意味著需要批準該交易的股東大會的召開時間也將延期。這樁交易被外界指責志高在“賣地求生”。但看起來賣地的外在原因是志高被納入了當地政府的工業園連片改造項目。

  另一樁寄發延期的通函是關于志高暖通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后簡稱志高暖通)40%股份的轉讓。

  據記者了解,這樁3月31日宣布的交易雖然已獲許不需召開股東大會,但已經是第三度延期向股東寄發通函。志高控股表示,延遲緣于公司需要額外時間編制及定稿本集團的財務資料等,特別是本集團的負債聲明及營運資金充足聲明等,預期通函將于2019年7月19日或之前寄發。

  志高控股此前宣布將以2.04億元的價格將志高暖通40%的股份出售給金和益公司以及王峰、馬俊霞和童志軍三位自然人。企查查顯示,金和益公司由志高暖通總經理張權夫婦全資持有。上述三位自然人也均為志高暖通高管。交易完成后,張權將通過金和益持有志高暖通55.4%的股份。志高控股將僅余30%的志高暖通股份,志高暖通也將剝離志高控股的報表。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記者表示,交易相關的通函不提交股東,說明該交易存在一定瑕疵,可能引發監管問詢或股東反彈,所以遲遲無法推進。他認為,“當整體業績疲軟時,從上市公司轉讓重要比例的優質資產給該資產負責人,雖然并不違法違規,但轉讓價格是否公允、轉讓方是否合理、轉讓時間是否會對上市公司業績造成更大負面沖擊,這都可能是導致其通函遲遲沒有推進的原因。”

  商用空調板塊跳船逃生?

  相比“賣地”,志高控股出售志高暖通股份有些出人意料。因為相比家用空調業務的慘淡業績,占集團營收不足兩成的志高暖通前景更為外界看好。

  志高暖通主營商用空調。2018年財報顯示,志高商用空調當年售出35.6萬套,增加14.1%。當期商用空調的收入則上升18.6%。此外,2018年志高商用空調產品4813元的平均售價上升4%,當期稅后凈利潤約為6463萬元。

  作為參照,占據志高控股營收近7成的家用空調業務,2018年銷售量和收入雙雙下滑超過20%。而志高家用空調產品1459元的平均售價在2018年僅小幅上升了1.1%。

  一位接近志高的空調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商用空調股份賣給張權的價格很便宜,但賣給他的條件是張權要來接管家用空調業務。他透露,因為志高家用空調的虧損比較嚴重,政府曾出面代管了一陣子。他認為,從志高參與上述園區改造來看,當地政府還是希望能保住志高。

  但需要提及的是,有兩個來自不同渠道的信源都告訴記者,張權此前確實去了家用空調辦公,但感覺難度比較大,已經回到商用空調。而對于志高暖通股份轉讓的進展,截至記者發稿還未收到志高控股方面的回復。

  據記者了解,張權在進入志高之前,曾擔任美的中央空調事業部總經理。當初成立志高暖通時,他便通過金和益公司持有志高暖通30%的股份。

  上述空調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張權等美的系來到志高之后的前幾年并不是特別順利,志高的品牌拉力、渠道基礎等確實也與美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走了不少彎路,沒實現太大增長。但他表示,商用空調業務隨后做了很多務實調整,采取小公司模式,算是步入正軌。

  據記者了解,志高商用空調的生產體系、渠道等跟家用空調幾乎完全獨立。此外,志高商務空調的OEM訂單,尤其是海外訂單規模較大,部分中央空調行業冷水機市場的頭部廠商也均由志高代工它們的多聯機。

  上述空調業內人士還對記者分析稱,志高商用空調的形勢好于家用,除了企業經營的關系還跟市場屬性有關系。“家用空調整體在走下坡路,拼的是存量市場。商用空調則還是持續往上走的態勢,處于發展期。”

  沈萌則認為,香港市場的投資者相對機構化程度很高,志高的股價反映出投資者的看法,這也可能是商用空調負責人敢在此時冒險買下優質資產的原因,“或許是為了讓這塊優質資產從上市公司快速跳船逃生。”截至記者發稿,志高控股的股價為0.084港元。

  資金鏈危機

  這兩樁合計超過10億元的交易相繼延期寄發通函,意味著志高控股短期內無法用這些資金來緩解緊張的資金鏈。此前網上流傳的一份志高關于今年3月工資發放的文件顯示,其資金極度緊張,總體經營績效已經連續數月為負。

  2018年財報還顯示,截至2018年末,志高控股的營運資金為2.57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同期下降66.7%。此外,2018年末志高控股的現金及銀行結余比去年同期減少人民幣3.21億元。

  在資金減少的同時,志高的融資成本則在上漲。財報顯示,2018年度其融資成本較2017年同期增加約20%。財報顯示,2018年末,其所動用短期及長期借貸結余共計17.5億元。當期融資租賃負債約為人民幣2億元。但截至2018年末,其綜合負債總額已達人民幣81.67億元。

  上述空調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對于志高出現的持續資金鏈問題不能理解,因為志高家用空調2018年四百多萬臺銷售量的規模并不小。據其了解,比志高銷售規模小得多的美博、月兔等空調企業在2018年的銷售量都實現了增長。

  志高曾經是空調行業的一匹黑馬,一度緊跟格力美的海爾之后,沖到家用空調市場份額第四。志高創始人李興浩還不時隔空叫板格力,放言決心追趕海爾。2009年7月,志高控股正式在港股掛牌。

  但它此前的行業地位如今已經不復存在。奧維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家用空調的銷售量達到5703萬臺。以此粗略計算,433萬臺志高家用空調的市場份額大概為7.6%。業界認為志高目前在家用空調行業排在行業七或八的位置。

  2018年似乎是志高的“水逆”之年。除了市場份額縮水外,其在2018年營收僅有92.35億元,更重要的是,2018年志高控股還轉盈為虧,年度凈虧損為4.8億元,同比下跌1109.2%。

  志高控股在年報中將之歸因于全球經濟不好、原材料成本增加以及銷售成本增加等。但另一位熟悉空調渠道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兩年整個空調行業的原材料、人工成本確實上漲較多,但大家都是一樣的,并不是只針對志高漲價。

  作為參照,2018年格力空調的毛利率為36.48%,同比略降0.59%。美的暖通空調產品的毛利率當期為30.63%,同比上升1.59%。海爾空調2018年的毛利率為31.72%,比去年同期微降0.11%。

  上述熟悉空調渠道的業內人士認為,志高的問題與其近年來的渠道策略、經營策略有很大關系。他告訴記者,志高這幾年沒有抓住電商渠道這一波興起,對于線下渠道來說,又沒有做太多的變革或整合。李興浩此前曾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志高要在2020年實現千億營收的目標。但眼下來看,志高2020年要保住百億營收似乎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