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疫情之下 外賣小哥成為中國抗疫“生命線”
導讀: 2月13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11日的一篇題為《中國外賣小哥是新冠病毒疫情中的生命線》的文章稱,對數以千萬計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在家隔離的中國人來說,外賣以及制作和遞送外賣的人是通往外部世界的
2月13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11日的一篇題為《中國外賣小哥是新冠病毒疫情中的生命線》的文章稱,對數以千萬計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在家隔離的中國人來說,外賣以及制作和遞送外賣的人是通往外部世界的重要紐帶。文章摘編如下:
許多宅在家里的人希望確定的是,雖然他們拿到的食物是熱的,但提供食物的人并不發熱。除了平時提供的價格等信息外,不少餐館還在外賣中附上了一張“放心卡”,上面標注了每一份訂單所涉及的廚師、包裝員和送餐員的體溫。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董事總經理肖恩·賴因說:“這些外賣小哥與專業醫護人員一道成了中國的英雄。在讓中國人冷靜下來這方面,網上餐飲零售商發揮的作用比任何人都大,因為它們讓人們看到自己能夠以合理價格買到吃的東西。”
某送餐平臺給每位外賣騎手發了一張卡片,別在他們的制服上,上面詳細標注了他們的體溫以及他們是否對送餐箱進行了每日例行消毒。還有其他外賣平臺都采取了相似的措施。
有許多餐館選擇提供更多關于自身衛生操作的信息。某熱門餐飲連鎖品牌說,它會針對每一份訂單測量相關廚師、包裝員和送餐員的體溫。餐廳會將這些數據連同員工的名字一起寫在一張紙條上。
該餐飲企業的一位員工說:“非常方便和快捷,我們配發了手持體溫計來測量手腕溫度。”
疫情對中國的外賣市場的影響有好有壞,餐飲外賣的數量很可能下降了,而食品和日用品外賣的數量則出現了強勁增長。有的顧客從外出就餐改為外賣訂餐,還有的顧客則選擇購買生鮮蔬菜,自己在家做飯。一外賣平臺表示,這使得它在北京范圍的買菜業務在春節期間的訂單量達到疫情暴發前的將近3倍。
由于疫情,平時午餐點外賣的上班族現在大都在家中工作。作為外賣主要客戶群體的千禧一代,有許多人尚未返回他們工作的城市。
對外賣小哥來說,防疫管控措施至少帶來了一個好處:現在路上的汽車少多了,送餐的安全性提升了。
責任編輯:z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