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被醫學界曝光造假 TriPollar初普美容儀虛假宣傳何時了?
醫學界皮膚科頻道在《醫生要幫護膚品美容儀站臺?當心背上這些學術造假的黑鍋》一文中表示,通過對媒體報道的梳理,他們發現出現在家用美容儀營銷領域的學術造假和數據濫用分以下幾個類型。
一是文字造假 偷換概念
醫學界皮膚科頻道撰文稱,他們找到了涉及產品(也就是初普TriPollar)宣稱的原始文件,發現所用圖片為文獻里講的表皮層細胞數量增加,但在詳細頁中變成了“膠原蛋白含量”增加。
該文章還指出,還存在“一圖多用”這樣的“一女多嫁”行為。就是把同一套證據圖片用于電商品臺多個產品的功效說明上。
對此,醫學界皮膚科頻道表示,“這些手段都是在利用消費者對學術內容的陌生感以及對數據和專業圖片的畏懼感,明知道非創業消費者不會像科研工作者那樣仔細審閱圖片描述,以及對原始文件進行溯源,借此瞞天過海、暗度陳倉。”
二是圖片造假 將大型醫療設備效果說成是家用美容儀效果
醫學界皮膚科頻道撰文表示,家用美容儀的相關臨床研究是相對來說比較少的,一些本身有大型醫療器械背景的家用美容儀就打起了歪主意,“借用”旗下大型光電醫療設備做出來的效果圖片、數據來證明或者暗示家用小型產品有同樣的效果。
“比如用大型設備治療痤瘡瘢痕、凹凸不平的效果圖,來說明家用美容儀器的效果。”醫學界皮膚科頻道表示,在皮膚病治療的專業人士看來,家用設備的能量想要改變瘢痕幾乎是無稽之談,但是一些商家為了突出效果根本不顧最基本的醫學邏輯。
三是數據造假 歪曲第三方檢測機構指標
醫學界皮膚科頻道表示,除了“篡改”公開發表的論文,一些美容儀商家還濫用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報告,歪曲檢測指標的意義,來達到擴大宣稱的目的。比如把ITA°值的變化說成是“痤瘡炎癥”改善。
“熟悉化妝品臨床評價工作的皮膚科醫生應該知道,ITA°是歐洲化妝品盥洗用品及香水協會(COLIPA)規定的表征皮膚明亮度數值。ITA°值越大,皮膚越明亮,反之,皮膚越晦暗。”
醫學界皮膚科頻道指出,ITA°用于評價護膚品美白功效與痤瘡和炎癥沒有關系。送樣方不可能不知道ITA值的意義,但仍然在各個產品的詳情頁肆無忌憚地將其說成是“痤瘡炎癥改善”。而且宣傳美容儀能夠改善“痤瘡和炎癥”這些皮膚病的效果本身就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醫學人士:拼湊學術文獻的圖片數據來進行營銷是欺騙消費者行為
“濫用、拼湊學術文獻中的圖片數據來進行營銷的做法完全是誤導、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復旦大學皮膚病學孫雯佳博士認為,家用美容儀為了保證安全性,能量輸出的級別上必然低于需要醫生操作的醫療器械。這也就注定了,家用美容儀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特別漂亮的前后對比效果圖或者數據,往往會讓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生心生質疑,但對于沒有相關知識背景的普通消費者,卻更容易被這樣驚人的視覺效果所吸引。
復旦大學皮膚病學醫學博士拓江認為,一些家用美容儀企業看著護膚品行業過往的成果案例,將醫學信息和醫學化營銷作為突出自身品牌、打擊競爭對手的新賽道。但是這些企業急功近利、不愿意付出踏踏實實的努力和研究,于是在營銷過程中無視基本學術規范和誠信進行造假。這種殺雞取卵、涸澤而漁的行徑如果不受制約,將使整個新生美容儀行業受害。
律師:虛假宣傳消費者可要求3倍賠償
北京市京師(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歐陽一鵬表示,假如代理商確實存在對消費者的虛假宣傳,使消費者基于對商品功效、功能等產生的錯誤認識而購買商品,應屬欺詐。根據法律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3倍。
“消費者可以直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利用廣告和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廣告的經營者,向監督檢查部門進行舉報,相應部門可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并可根據情節處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歐陽一鵬說。(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