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擠的智慧賽道,為何海爾能建立“智慧家庭”的壁壘?

2019-05-28 17:38:42   來源:搜狐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從Google到蘋果、亞馬遜,從BAT到華為、小米,雖然切入點不盡相同,但智能家居卻都成為這些全球科技巨頭重點布局的產業方向。不可否認,這些巨頭在操作系統、語音助手、智能手機等領域具備相對優勢,但并不足
  從Google到蘋果、亞馬遜,從BAT到華為、小米,雖然切入點不盡相同,但智能家居卻都成為這些全球科技巨頭重點布局的產業方向。不可否認,這些巨頭在操作系統、語音助手、智能手機等領域具備相對優勢,但并不足以讓他們建立起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一個無法忽視的短板是,在物聯網時代,他們都缺乏全品類智能終端、全場景智慧服務的覆蓋能力,而這背后所需的制造、渠道、服務、平臺、生態等能力和資源,絕不是短期內通過資本撬動或者代工整合就可以打造出來的。

  同樣高舉“智慧家庭”大旗的海爾,恰恰在能力和資源上匹配了在全球規模落地“智慧家庭”的綜合需求,因此也打造出區別于家電業乃至跨界競爭者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在海爾從全球家電No.1向生態No.1的品牌升級過程中,智慧家庭也逐漸從一個設想的產業概念落地為億萬家庭切實的美好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海爾智慧家庭已經建起了兩道壁壘。

  

 

  第一道壁壘:硬件優勢轉化成智慧布局的基礎

  硬件方面的全面領先是海爾智慧家庭的第一道壁壘。互聯網企業熱衷爭奪流量“入口”,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掌握“入口”的都是軟件企業,這也造就了Google、亞馬遜、BAT等互聯網巨頭。但智能家居的“入口”卻不是軟件、系統、內容,而是智慧化、多元化的硬件產品。所有的系統、軟件、服務都必須依托于硬件平臺,與硬件融合在一起,才能提供良好的智慧家庭服務。

  因此,我們看到一個現象,那就是Google、亞馬遜、BAT先后發布了智能音箱產品,進入到自己并不擅長的硬件領域。這可以看作是軟件、互聯網企業的一種“覺醒”,但在客觀的能力面前,這樣的“覺醒”并不足以讓他們在一夜之間變為硬件專家,何況單獨一個智能音箱產品與構建智能家居的多層次復雜需求相比,還有著巨大的鴻溝。

  這個鴻溝就是海爾能夠建立起競爭優勢的原因所在。作為一個在家電制造領域有著34年經驗的世界級品牌,海爾在硬件制造方面的雄厚積累,對后來者形成了難以逾越的競爭壁壘。這個壁壘具有兩方面的先天優勢:一是高質量的技術研發能力;二是全球化的制造與營銷服務能力。

  

 

  一、首先是高質量的技術研發能力。

  軟件和硬件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和規律,應該說有著天壤之別。特別是與互聯網企業相比,海爾通過幾十年在硬件制造方面的摸索、積累,已經在硬件科技水平、制造質量管理、全球服務能力等具有了獨特的優勢,這個優勢絕非是互聯網企業通過貼牌代工能迅速具備的。而海爾硬件的實力背后是因為其獨有的10+N全球開放的研發體系,支撐著海爾在全球家電科技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不久前海爾發布了一本《科技詞典》,里面記載了海爾多年來的科技創新成果,其中的原創科技被行業直接模仿高達151次。不夸張地說,很多企業從海爾那里學會了如何做家電。

  智能家居的落地需要大量的原創科技來支撐落地。海爾在科技方面積累的優勢與技術地位同樣為其智慧家庭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可以列舉的例子是:2018年,國家最高技術獎項國家科技進步獎,海爾實現了史無前例的3連冠,累計占家電行業的2/3;國家在工業設計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工業設計金獎,海爾同樣是3連冠;中國發明專利金獎累計占行業60%,專利價值行業排名第一;獲得中國標準創新最高獎項中國標準創新獎,中國家電領域對國際標準的貢獻海爾一家獨占80%。

  二、其次是全球化的制造和營銷服務能力。

  作為一個全球化品牌,海爾的制造與營銷服務能力也是世界領先的。目前,海爾的制造版圖遍布全球,在全球設立25個工業園和122個制造中心,而且代表智能制造、大規模定制的COSMOPlat模式在全球20多個國家持續復制,海爾也是目前智能家居領域全球化布局最完整、最健全的企業。營銷方面,海爾在全球建立106個營銷中心,143330個銷售網絡,產品銷往海外160余個國家和地區,覆蓋用戶人群達到10億。服務方面,海爾在海外擁有19個呼叫中心,23個站點,7200個服務中心,15000多名工程師,覆蓋6大洲100多個國家。龐大的全球化網絡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的,也不是在短期內靠跨界合作所能實現的。

  可以看出,無論是制造基地、營銷通路還是服務網絡,海爾都打造出鮮明的全球化特征,這些沉淀與積累也讓海爾智慧家庭具有先天的優勢,形成了行業壁壘。同時,單從這個全球化的布局看,海爾智家也是最有能力將“智慧家庭”全球化的企業。

  第二道壁壘:打造差異化平臺競爭壁壘

  智慧家庭的構建,以家電產品為核心,但這不是說領先的家電制造能力可以直接平移到智慧家庭領域。其中的關鍵挑戰在于,新的物聯網時代對于企業的技術、平臺、生態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海爾通過早于行業的快速轉型,構建出了時間壁壘與平臺壁壘。

  

 

  一、從時間維度來看,海爾實現了“唯快不破”。

  海爾智家是行業最早布局智能家居領域的企業。早在2006年,海爾就開始以U-home布局物聯網,致力于“身在外,家就在身邊,回到家,世界就在眼前”。經過近8年的探索,在行業還未萌芽之時,2014年海爾率先發布全球首個U+智慧生活平臺;當行業的智能還停留在概念,2015年海爾基于U+發布7大類網器產品;當行業開始涌入智能單品領域,2016年海爾發布空氣、用水、美食等7大生態圈;當行業智能音箱爆發,2017年海爾開賣首套全互聯互通智慧家電。

  海爾智家的每一步布局都引領著行業前進的步伐。目前,由5+7+N構成的海爾智慧家庭已經形成了五大差異化優勢:成套、連接、定制、迭代、主動服務。

  下面具體了解一下這五大差異化優勢。成套方面,目前行業在售的仍以智能單品或部分成套為主,唯有海爾智慧家庭可實現全屋產品成套、方案成套,并且海爾7大品牌的智家套系都能獨立成套;連接方面,行業大多是通過APP連接,多品牌之間難以連通,海爾唯一實現全場景、多入口互聯互通,連接更簡單、快捷、穩定;定制方面,行業大多賣的都是“標準品”,海爾唯一實現方案、場景、產品都可以自由定制;迭代方面,行業多專注于產品的連接與控制,場景和體驗都不可迭代,海爾智慧家庭唯一實現能夠跟隨用戶使用周期,持續升級迭代智慧場景體驗;主動服務方面,行業多停留在被動控制,海爾智慧家庭可根據用戶的習慣、喜好,自學習、自決策、自適應,實現主動服務。

  二、從平臺維度來看,海爾則實現了“人無我有”的優勢

  海爾智慧家庭獨有3大平臺支撐:物聯網時代第一社群交互生態品牌順逛、大規模定制平臺COSMOPlat、智慧家庭行業人工智能第一生態平臺U+。

  順逛平臺首創“三店合一” OSO模式,實現“體驗店、線上店、微店”三店的有機融合,成功搭建社群交互誠信體系,成為滿足用戶終身迭代的全球最大社群交互網絡。目前,順逛社群交互平臺已經聚集了141萬+微店主、2萬+直銷員、5萬家線下店以及30萬智慧云店、1000萬+在線網器,布局1473萬+的觸點網絡,深入交互用戶需求并提供智慧家庭定制化產品服務。

  COSMOPlat平臺是海爾推出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全球首家將用戶引入全流程最佳體驗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其核心是大規模定制模式。與傳統的大規模制造模式不同,它不再是線性的制造模式,而是用戶直接參與到全流程中,體驗不斷迭代,通過持續與用戶交互,將硬件體驗變為場景體驗,將用戶由被動的購買者變為參與者創造者,將企業由原來的以自我為中心變成以用戶為中心。海爾COSMOPlat為海爾智家的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的快速、精準落地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海爾創建世界級智慧家庭生態品牌提供強動能。

  U+平臺是海爾智慧家庭的最強大腦。U+平臺以 IoT+AI2為引擎驅動,通過“連接智能、交互智能、數據智能”三大核心能力賦能海爾智慧家庭,為用戶提供可定制、可迭代、全場景的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區別于其他平臺,在IoT連接智能層面,海爾U+擁有智慧家庭領域最專業的IoT平臺;在AI交互智能層面,海爾U+研發了專注智慧家庭場景的AI助手小優;在AI數據智能,海爾U+研發了智慧家庭最強大腦“U+云腦”,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的主動服務。

  分析可以看出,物聯網時代的智慧家庭不是互聯網“輕”模式可以打造的,需要具備全流程的硬件制造、研發、服務以及物聯網平臺、技術、生態等能力,實現“重資產”運營,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競爭壁壘,在激烈的競爭中最終勝出。

  這一次,海爾智家的智慧家庭再次領先。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